欢迎来到时尚小说网

时尚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汴京市井日常 > 17、汴京惯例

底色 字色 字号

17、汴京惯例(3/4)

俏的小娘子,你家长辈呢?”

    没人不爱被夸,尤其对方夸得真心实意,元娘笑得更甜了,俏生生指着屋里踩着矮凳擦窗框的王婆婆,“在那!”

    王婆婆把擦完的布过水拧干,粗红的手甩开水珠,往腰上的围裙布抹了抹,然后才笑盈盈的边上前边搭话,“您是徐家医铺的?说来惭愧,近些时日忙着搬家,前头您家仗义相助,喊孩子带话,我们不知省了多少贯钱,却还没上您家拜访过。”

    方脸娘子不在意地摆了摆手,“都是邻里,客气什么,往后少不得来往。”

    方脸娘子头朝后点了点,一个穿灰色粗布,手上拿着扫帚水桶的丫鬟站了上来,屈膝一拜,接着就主动开始闷声打扫。

    这估摸应是徐家的丫鬟,徐家在汴京几代行医,手底下有多余的银钱,去养两三个丫鬟婆子也不稀奇。

    虽说就住在旁边,可徐家医铺连铺子带宅子可比陈元娘家大了两三倍。

    而方脸娘子的腰后也窜出一张圆脸,歪头朝着陈元娘的方向看。两个差不多大的小娘子隐秘地对视上,不自觉一道偷笑起来,心情皆好得很。

    方脸娘子还在继续说话,“我娘家姓惠,邻里都喊我惠娘,不知您该如何称谓?”

    王婆婆是个豪爽的,直来直往道:“我娘家姓王,从前的住处,人人都唤我王婆婆。

    “不怕您看轻,我夫家姓陈,但夫婿和独子都早亡,留下一家子孤儿寡母……”

    她提前把话说清了,也免得先头亲热,往后知晓了觉得晦气,又避如蛇蝎。

    但惠娘子并未生出异色,更不曾致歉生硬的转移话题,而是上前几步搀住王婆婆,话和连珠子似的蹦出来,“天爷,那您可真真是受累了,管着一家老小,既做了邻居,往后有什么事只管说一声,咱们互相帮衬。”

    这位惠娘子,实在是位妙人。

    爽利大方,又热心肠,是陈元娘在乡野之地从未见到过的为人。

    其实好的坏的,善良的,热心肠的都有,但许是乡下地方闭塞,少有女子抛头露面,即便偶尔县里有迫于生计抛头露面的,在八面玲珑的巧舌下总是藏着自弃。

    惠娘子的热切巧言下,则是底色不同的活络,给人一种红红火火,日子有盼头的感觉。

    她也没有当家娘子的矜贵自持,见陈家当真只有几个妇孺,索性自己也挽了袖子,拿了个扫帚开始帮忙。王婆婆想拦,硬是没拗过。

    就连本来是想找元娘玩的徐承儿也凑了进来。

    但顶着木桶或是落得一头蛛网实在不像样子,徐承儿回家拿了两副斗笠,给元娘和自己戴上,如此一来就轻便多了,两个小娘子格外有干劲。

    旁边的惠娘子见了,气得耳坠上的珍珠直晃,使劲念叨,“你这孩子,回都回去了,便不晓得多拿几个斗笠?”

    徐承儿瞅瞅恼火的阿娘,吐了吐舌头,转头和元娘对视,两个人相视一笑,手拉着手跑开。

    什么时候最能建立情谊呢?自然是当众挨骂和好友一道躲开的时候。

    陈元娘和徐承儿很快就有说有笑,徐承儿没少说惠娘子管她有多严,元娘则提的是王婆婆。真别说,惠娘子和王婆婆虽然年纪差了许多,性子还挺有相像之处。

    在打扫的间隙,小门又被敲响了许多次,都是左邻右舍。

    大多是来送茶的,也有搭点干果,或是自家晒的做的吃食,搭把手搬东西的也有,就是留下帮了这么久的只有惠娘子一个。

    不同于长辈们的客套,小孩子说起话来要随意许多。

    陈元娘觉得好奇,便直接问徐承儿,“汴京人怎么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刚穿越,就在敌国公主床上 穿为废土文炮灰渣A 娱乐圈牛马我不当了 对象是南方人 剑道,我真不想无敌 老攻太古板了怎么办 太古龙墟 烬刃 星武剑尊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