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-50(3/28)
的税,从官员到百姓哪有能休养的时候?这套方法就不能拿出来,只能用于内部升迁,可升迁不看政绩而是考试,就又是麻烦事。”萧何觉得魏倩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,她的方法很好,但是她有这个卷生卷死的心力,其他士人有吗?如果有人摆她一道,基层她又管不到,她又当如何?大梁能顺利是因为魏家是那个地头蛇,而她又是魏家的主事人,但其他地头蛇会这么安分吗?
他直接点出来而不是让魏倩去跌一个大跟头再说,那是因为他认同魏倩那颗为天下的赤子之心。但事不是这么办的,一看魏倩就是没具体办过事,萧何想,一个治国的丞相如此天真与底下脱层是不行的,他得让魏倩独立去处理事务,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如今这些超前又荒唐的想法他还能压下来。以后他与刘邦老故,她如此胆大妄为,既害了百姓,又害了自己。
这世间改制变法,从来没有这么简单的事,流血的时候,她是承受不住的。
“休养生息是正道,如关中安邑一般,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,农忙的时候忙,农闲的时候去做些小事,清贫但也闲适,官吏也够用,毕竟村落有族老,县里有三老,官吏与三老对接就好。哪怕天下到手,慢慢的也能管得过来,不至于起冲突有冤案。”
萧何再看了看科举制,摇摇头,“除非我们得天下,且教出足够多的士人,那么倒是可以用来治理天下,但这没百年也不行。而且如今考的话,识字的全是以往那些旧贵族与法儒,那么他们自然会来分食,可大王要分与他们吗?考过了原先的承诺不给,是不是失信于天下?”
魏倩在现代也是学生,没当过一天社畜,她在汉地有萧何这专业后勤与十项全能的治理高手托底,她非常顺利,但她的顺利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的,但她并没有想过,而是在琢磨更大胆的想法,负重前行的官吏们自然会掀桌子。萧何是个政治敏锐度很高的人,他自然不允许还没干成大事就被人掀桌的事发生,所以他毫不留情的驳回了魏倩的改制。明初的制度适用于明,离汉差了一千多年,这一千多年的发展不是凭空出现的,而汉初百姓还没开化呢,识字的都才刚刚够用。
“况且与民休养生息,而不是扩大百姓欲望,我在大梁,山里的老人家,因为孩子在城里砖厂,顺道来市集卖菜,将自己的粮食卖出去。百姓都知道食利,豪强们不知吗?他们若连合开窍整起治下黔首来,朝庭分崩离析只在瞬间。而所有的问题用利来解决,那么日后谁戍守边关?谁兴修水利?”
第42章 意见分歧(二)不就是吵架吗……
大梁的发展如火如荼,魏倩在这片地方下了剂经济猛料,大梁是现代的开封,北宋时也称汴梁,安邑在现代是山西夏县,都是平原粮食丰足的地区。鸿沟也在此地,战国时挖通了黄河与淮河,让魏地富足更甚楚地,魏楚诗乐都盛。
而魏倩想把大梁变成北宋时期的汴梁一般富足,从日用品到奢侈品,从琉璃到陶瓷,麻布到丝绸,一切应有尽有,都是出厂价。
魏倩还兴办学校,但是她并没有做公益事业,学费比较贵,哪怕现在笔墨纸砚成本下来了,但老师工资很贵,不过平摊到整个学校,富农咬咬牙也是能出。
贫农能活下来已经不容易了,她没办法完全去挑战世界,富农的孩子们能与豪强们一起读书,已经是进步了,也是权贵的退步了。
这个时间读书改变命运不是一句空话,识点字就能当吏,富农家庭砸锅卖铁也送孩子去,如今没有男女大防一说,可魏倩看到,她招收学子时不分男女,但农人都供送的儿子,倒是豪强,从魏倩这不分男女品出了她的风向,儿女一道来,管家接送,在学校女儿也有哥哥照应。
毕竟女儿在家也是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