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-80(1/29)
第71章 天禄阁(二)阿母,我饿了……两人一同出了府邸,乘上马车,朝着天禄阁驶去。一路上,巨子依旧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建造过程中的种种趣事,魏倩偶尔点头应和。
不多时,马车停在了天禄阁前。魏倩下车,抬头望去,只见一座巍峨的建筑矗立在眼前,飞檐翘角,气势恢宏。她微微颔首,果然,墨家一发力,以前就显得敷衍了,这楼从外表上看,就很跨越时代,宋朝都不一定有这样的工艺。
巨子如果知道必会喊冤,他们以前也很专业,看阿房就知道了,那只是墨家的分支,秦墨所负责的。加上他们翻阅咸阳宫的匠艺书籍,他们仔细研究,一通百通,就做得更好了。
“魏相,请。”巨子做了个请的手势,脸上满是期待。
魏倩迈步走进天禄阁,仔细查看每一处细节。从门窗的雕花到梁柱的彩绘,从地板的铺设到灯饰的悬挂,她一一过目,不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。巨子跟在身后,认真记下她的每一句话,脸上没有丝毫的不耐。
“这里的彩绘颜色可以再淡一些,全部过于浓艳反而显得俗气。”魏倩指着梁柱上的图案说道。
巨子点头称是,立刻吩咐随行的工匠记下。
两人一路走到天禄阁的最高层,站在栏杆边,俯瞰整个长安。微风拂面,发丝被风轻抚,刚洗完的头发细碎的散发很多,风一吹过,便随风而摆,魏倩的心情也随之舒畅了许多。
她转头看向巨子,语气温和,“巨子辛苦了,天禄阁的建造比我想象中还要完美。”
巨子闻言,脸上露出欣喜之色,连忙摆手道,“魏相过奖了,这都是您的指点有方,我不过是按图索骥罢了。”
魏倩哈哈大笑,她还记得巨子第一次见她,恨不得捶死她的样子,这算不算另类的前倨后恭?不过天禄阁的建成确实离不开他的辛勤付出。
这里将承载圣贤书,也将承载几千年历史,智慧工艺,医学。
没想到吧,汉初对于现代来说是公元前,但汉初学的历史也是上下五千年,只是上古文字晦涩难懂。
“接下来,我们去石渠阁看看吧。”魏倩提议道。
巨子点头应下,两人又乘上马车,在部曲护卫下去往咸阳,前往石渠阁,石渠阁的建造风格与天禄阁略有不同,更加注重实用性。魏倩仔细查看了藏书阁的布局和书架的设计,提出了一些关于通风和防潮的建议。
“这里的书架可以再高一些,方便存放更多的典籍。”魏倩指着书架说道。
巨子点头称是,随即吩咐工匠进行调整。
验收完毕后,魏倩站在石渠阁的门口,抬头望向天空。夕阳西下,天边泛起一片绚丽的晚霞。她深吸一口气,心中感到一阵轻松。
“魏相,今日辛苦您了。”巨子走上前,语气甚为恭敬。
魏倩摇了摇头,“巨子不必客气,这是我分内之事。倒是你,连日操劳,也该好好休息一下了。”
巨子笑了笑,“修建天禄阁时,皇后准许百家学子进入咸阳宫,抄写典籍,如今应是抄得差不多,魏相来了咸阳,要一道去看看吗?”
“那走吧。”
咸阳宫的藏书阁内,阳光透过高高的窗棂洒进来,映照在堆积如山的竹简上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,偶尔传来学子们低声讨论的声音。
百家学子们身着素色长袍,手持毛笔,伏案疾书,将竹简上的文字一字一句地抄录在魏女纸上。
这些纸张轻薄柔韧,比竹简更加便于书写和携带。学子们几年前对这种新奇的书写材料感到惊讶,后来很快便适应了它的便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