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时尚小说网

时尚小说网 > 网游动漫 >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> 下卷:经方永续

底色 字色 字号

下卷:经方永续(1/27)

    第五回 兵戈扰医道 草芥定乾坤

    大唐开元年间,关中遭吐蕃侵扰,兵戈四起,百姓流离。秦氏第十一代传人秦怀瑾,背着祖辈传下的药篓,随流民辗转于秦岭与渭水之间。这年属火运太过,六气以少阳相火加临,天地间燥火与寒邪交织,军中将士多染“寒包火”之证——外则恶寒无汗,筋骨疼痛;内则烦躁口渴,咳喘带血。

    一日,秦怀瑾在临时营寨遇见一队伤兵,为首的校尉高热如焚,却紧裹铠甲喊冷,咳得痰中带血,脉浮紧而数。军医已用了三剂麻黄汤,汗出不多,热势反增。秦怀瑾掰开校尉的嘴唇,见舌红苔黄,叹道:“此非纯寒证,乃寒邪束表,热邪内郁,如柴草被湿泥封住,火不得泄反灼其内。”

    他取来麻黄,却只敢用寻常量的一半,又加入石膏二两、知母三钱。石膏性寒味辛,能清肺胃之热,如天降甘霖浇灭火苗;知母苦寒,助石膏清热又能滋阴,防燥火伤津。这“麻杏石甘汤”本是《伤寒论》中治“汗出而喘”之方,秦怀瑾却依当下气运稍作调整,减麻黄之量以避助火,增石膏之重以清热郁。

    药煎好时,营寨外忽刮起西风,正是金气当令之时。秦怀瑾让校尉趁热服下,半个时辰后,校尉先是额头渗汗,接着咳出一大口黄痰,随即嚷着要喝水。再诊其脉,浮紧之象渐缓,数象已平。秦怀瑾又取来麦冬、玉竹煮水,让他频频饮下,“汗后需养阴,如灭火后需存余泽,免使津液枯竭。”

    旁边有个小兵,也是恶寒发热,却兼腹泻腹痛。秦怀瑾看他舌苔白腻,知是寒湿困脾,便用麻黄配附子、细辛——麻黄散寒解表,附子温肾助阳,细辛通窍散寒,三药相伍,如暖阳融冰,既散表寒,又温里寒。小兵喝药后,汗出热退,腹泻也止了,只是有些乏力,秦怀瑾便用粳米煮粥给他喝,“甘草、粳米皆能补中,如战后需休养生息,勿使正气亏耗。”

    战乱中,秦怀瑾带着药篓走遍营寨与流民聚集处,遇风邪盛者加防风、荆芥;遇湿邪重者加苍术、厚朴;遇体虚者则将麻黄蜜炙,配伍黄芪、党参。他常对身边学徒说:“麻黄如良将,能冲锋破敌,却需谋臣辅佐,方能不伤己身。这配伍之道,便是医家的布阵之法,既要知草木之性,更要识天时地利人事。”

    兵乱平息后,秦怀瑾回到寒谷,将战时所用方剂一一整理。他发现,同样是麻黄,在太平年岁多治单纯伤寒,在战乱之时却常需与清热、温里、祛湿之药同用,“盖因天地之气随世事而变,人之所病亦随之而异,医道若守一不变,便如刻舟求剑。”这些在烽火中得来的经验,后来被写入《秦氏家传方》,其中“麻黄石膏增减法”“麻黄配伍十法”,皆成后世医者借鉴的典范。

    第六回 方志续薪火 农书藏真机

    北宋嘉佑年间,朝廷重修《陕西通志》,派来的编纂官姓李,是个精通医理的文人。他听闻秦岭麻黄与经方渊源深厚,特意带着《神农本草经》《伤寒论》和前朝的《齐民要术》,亲赴寒谷考察。

    此时正值秋分,金气当令,天地间燥气渐生。秦氏第十五代传人秦仲文正在田间采收麻黄,他手持小锄,专挑根须粗壮、茎秆泛红的植株,挖起时格外小心,不使根须折断。李编纂见了便问:“秦先生采麻黄如此讲究,莫非有什么门道?”

    秦仲文擦了擦汗,指着地里的麻黄说:“李大人请看,这麻黄有‘三不采’:天阴不采,恐带湿气;未及三年不采,恐药力不足;霜前不采,恐阳气未收。《齐民要术》说‘草木待霜而收,性乃全’,正是此理。”他拿起一株麻黄,“您看这根呈黄棕色,茎有节,叶如鳞片,与《神农本草经》描述分毫不差,可我们祖辈传下的农谚却说‘麻黄见霜红,药劲赛关公’,这便是书本之外的实践真知。”

    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小师弟又把自己埋了 四岁萌娃闯江湖 清冷仙君竟是纯情人夫 案发现场禁止前男友出没 读心后发现死对头觊觎我 猫薄荷O替嫁猎豹元帅 娘娘独占帝心 小宫女被天幕剧透为千古一帝 穿越游戏,从手撕邻居开始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