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-110(34/41)
新皇后短短时日便俘获皇太后,长安城的贵妇们听闻,堪堪称奇。
月中,内外命妇入宫朝觐。
对文臣家眷,皇后棠华温和有礼,言笑间引经据典,却不显锋芒,只教人如沐春风。面对武将妻女,则话锋一转,说起凉州风物,更将边关将士餐风饮露、保家卫国之事娓娓道来,说到动情处,眸中隐现泪光。那些将门虎女本不惯宫中虚礼,闻此皆肃然起敬。
出了椒房殿,太常之女不由赞道:“皇后娘娘这般知书达理,温婉贤淑,当真母仪天下。”
车骑将军夫人亦含笑附和:“原以为皇后娘娘深居闺阁,不谙世事,不想却也知体恤边关疾苦,实乃将士之福。”
贺容暄听罢,唇角微勾,眼底却掠过一丝讥诮。
区区大司农丞之女,一个六品小官的女儿,竟也配登上凤位。
而她自幼习礼明经,才貌俱佳,若当初她执意要当这个皇后,那今日坐在椒房殿受跪拜的,怎会是她柳棠华。
她听了兄长的话,想要寻个如意郎君。
可如今,对着一个寒门之女屈膝行礼,还要尊一声“娘娘”。
她才明白,她真正想要的,从来都是那至高无上的尊荣。
柳舜华听闻众人称颂皇后贤良淑德,心中很替她高兴。
她知道,棠华生来讨人喜欢,在家是好女儿、好妹妹,如今入了宫,自然也能当个贤德的皇后。棠华本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女子,做什么都是极好的
这辈子,柳棠华有皇太后庇护,又经历过动乱,见识过生死离别,说话做事更有底气,没有像上辈子一样,遭了许多明枪暗箭,被迫一步步成长。
柳舜华没有进宫庆贺。
明面上,她还在为皇上与皇后不讲情面生气。只能私下让暗卫送了信,让她安心养胎。
柳棠华借着求姐姐谅解的由头,明目张胆地屡屡送礼到相府。
上辈子,棠华做了皇后,也往相府送过不少好东西,不过都被程氏给截了下来。这辈子,有贺玄度在,棠华的赏赐一件不落地送到了她房内。
这边,贺玄度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张原膝下无子,唯有侄儿张毅承欢膝下,视如己出。张家血脉传承,全系于张毅一身。只要他站在刘九生这边,何愁车骑将军不归心?
刘九生借着上次与张毅的交情,屡屡召他入宫,两人纵酒享乐,甚至在宫中玩起了斗鸡。直至太傅直言驳斥,刘九生自觉火候已到
,这才作罢。
丞相府内,自老夫人驾鹤西去,贺氏宗族间的血脉羁绊便日渐疏淡。
贺留善早年丧父,长年在外求学,与族人本就情分浅薄。昔日全赖老夫人居中周旋,方得维系宗族体面。而今虽为巩固权势,将诸多族亲安插朝野要职,却也不过是各取所需的利益勾连,彼此间实在谈不上亲厚。
程氏见贺留善并未将族人放在心上,当即暗中运作。程家子弟纷纷占据要津,朝堂之上渐成程、贺两家明争暗斗之势。
刘九生冷眼旁观,故意将官职任免搅得混沌不明,程、贺两家为争权夺利,明枪暗箭愈演愈烈。
每逢冲突激化,贺玄晖都会出面调停。
奈何裂痕已深,心结已生,贺玄度又着人刻意在贺家人面前为其抱不平,一番挑拨之下,贺氏一族对程家的怨怼如野火燎原,再难平息。
自上次被抓,柳舜华被迫跪在宫门口,老夫人仙逝,程氏多次挑衅,贺玄度不忍柳舜华继续在长安受这些窝囊气,对付程氏那边更是不遗余力,加快反击步伐。